國內單機功率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正式下線
導讀:近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發布的統計數據稱,2011年全國約有100億千瓦時風電電量被限發,創造歷史最高值。經過這幾年發展,中國2010年就已經成長為世界最大的風電裝機國,但由于風電并網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使得中國一直無法成為最大的風電利用國。
日前,國電聯合動力技術(保定)有限公司研發的6MW海上風電機組正式下線,這是目前國內單機功率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代表了我國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制造技術的最高水平。
“低電壓穿越和零電壓穿越是風電設備的核心技術,是決定風電機組能否安全并網的關鍵指標。”國電聯合動力技術(保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洪斌表示,不突破這一關鍵技術,就無法跨過風電并網的門檻。依托風電設備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4月,國電聯合動力率先通過德國GL勞氏船級社的零電壓穿越測試,填補了我國在此領域的技術空白,“零電壓穿越是低電壓穿越的極限狀態,而目前國內通過零電壓測試的企業還不足三家”。
瓶頸
國家能源局和中國風能協會均表示,中國風電發展所遇到的問題是長期問題。電網接入只是制約風電發展的三大問題之一。電網接入風電不能增加利潤,反而增加了電網管理難度,因此不積極。電網管理難度體現在風電時有時無對電力潮流的沖擊以及風電發電功率曲線和負荷曲線的時間錯配。
80%的風力發電機組無法實現低電壓穿越,難以滿足風電并網的技術要求。
“低電壓穿越技術已經成為風電并網繞不開的話題。”令王洪斌極為關切的,是今年6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簡稱“新國標”)。“事實上,我國已將風力發電領域的門檻抬高。早在2009年國家電網‘企業標準’和2010年國家能源局頒布的《風電標準體系框架》中,低電壓穿越都被當做一個重要的技術標準提出來。”
風力發電是技術較成熟、最具商業潛力的新能源之一。目前我國已進入大規模開發利用階段,到2010年底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風電裝機大國。“自從2009年年底,國家電網推出并網標準之后,目前各家風場在購買新風機時基本都將‘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寫入招標書。”王洪斌介紹,但我國的風電機組技術水平較差,占國內風電機組約80%的風力發電機組,存在著無法實現低電壓穿越、難以滿足電網并網技術要求的難題。
什么是低電壓穿越?業內人士如此比喻:這就好比在電網這條高速公路上,行駛中的風電遇到公路流量大幅波動或路障時,不是選擇迅速靠邊停車,引起交通混亂,而是開辟一個窄的通道,以保障公路有效通行。“風電不像火電能24小時、365天持續穩定在一個功率發電,風大的時候發電量就大,風小的時候基本不發電,發電功率完全取決于風力。”國電聯合動力技術(保定)有限公司技術部副經理井延偉表示,正是由于風電這種不可控性和反調峰性,給電網調峰、調頻和調壓,保障電網安全帶來了很大挑戰。目前國內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多達70余家,但是關鍵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少數外國公司手中,國內自主研發相對滯后。
瀏覽更多關于 BI系列單級高速離心鼓風機 AⅠ系列離心鼓風機 W系列高溫風機 各種離心通風機 的內容 |